可能是年龄的原因,看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总是不断地思考遐想,看过的书总是喜欢再重复的阅读,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也不觉得乏味,尤其是我和孩子共读或交谈过的书中令人深思的文段,特别喜欢再次细细品读,在龙应台的《目送》这本书中,感受到生活就是在一次次目送中懂得父母辛劳的养育,期盼着子女健康幸福。身为女儿的我也做了二十多年的母亲了,深深地感受到幸福就像龙应台所说的“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,所谓父子母女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。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她逐渐消失在小路的转弯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告诉你:不必追”。
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,一年四季无论风雨冰霜,还是骄阳似火,我总是骑着自行车送她到学校门口,看着她开心地和我说“再见”,头也不回的走进小学大门,脚步是那么的轻盈,此时我的内心也是踏实愉悦的。记得一个下雪天,天上飘着鹅毛大雪,大地银装素裹,我俩步行一步一个脚印,脚下发出“咯吱咯吱”的声响,我还给她读普通话朗诵六十篇中的一篇文章骏青的《第一场雪》,感受文字中的描写的雪景和生活中看到的情景,仿佛来到了竣青所描写的胶东半岛上,言语间传递的是温暖和爱,目送孩子远去的背影,还是有一种牵挂。世上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母亲,龙应台在书中写到“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,晚上又平平常常的回来了,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,臭球鞋踩在同一张椅子下。”我深有同感,每天目送孩子上学的背影也仅仅只限于小学三年级而已。日后教给她许多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常识和遇挫的具体方法。女儿是妈的小棉袄,只要女儿每天“早上高高兴兴上学去,晚上平平安安回家来”这就是我的心愿。从小学到高中,每天都是如此,我付出的所有辛劳都是值得和开心的。
“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”,在女儿上大学的前夜,从未离开家的孩子即将远行,到千里之外的东北上学,我一字一句地叮嘱,这也是我记忆当中第二次感受彻夜未眠的滋味,清晨目送她走出家门的一瞬间,我的眼泪夺眶而出,她是我的生命,我的一切,我的生活离不开她,写到这里,依然还是非常非常想念我的女儿,想到她在我身边时带给我的快乐,她特别喜欢看书,很多知识都是从书本中获得的,夏日的夜晚陪我散步在大慈恩寺遗址公园,感受日系园林的风格,小桥流水,亭台楼阁,银杏参天,小池荷花,每一处风景都有她联想到某本书中的文字,我们也会交谈对生活的态度,这些都历历在目,无法忘记。龙应台在《目送》中写道目送儿子上学的情景,一次次的目送也意味着看着孩子一次次成长,渐行渐远的背影,也意味着孩子长大成人,成为一个懂事孝敬长辈的人。同样,我也是在一次次目送女儿上学,一次次感觉到女儿的成长和懂事,在女儿考研究生面试的那天早上,我送她到公交车站,看着她上了车,车子向南行驶,我还是站在车站,虽然有些事情的做法是多余的,但内心总是有那么一点点牵挂,想让她懂得不论考试的结果如何,母亲都是她坚强的支持者,让她不要有任何负担,正确面对人生的每一次考试。龙应台在关于成长过程中一段话“我们拼命的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,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,你跌倒时怎么跌的有尊严,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,怎么清洗伤口,怎么包扎,你痛得无法忍受时,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,当一头栽下时,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,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,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,怎么收拾?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,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?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?跌倒,怎样可以变成行远的力量?失败,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,何以跌倒过的人,更深刻、更真诚?我们没有学过。”面对龙应台的这段话,我也在深深思考,社会教育、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三者中的任何一种教育,给在成长中的孩子讲讲这方面的知识,当孩子面对种种挫折时可能会用理智的思维面对问题,从而很好的解决问题,避免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。养儿育女,不是仅仅学好书本知识,考上理想的大学,重要的还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态度,积极阳光的心态,以及正确面对各种挫折,学会遇事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法,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找出原因,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,即使失败也不可怕,可怕的是再次犯同样的错误。教育子女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,静心思考才能有助于孩子成长。
《目送》这本书不仅让我思考人生中亲情、友情,对亲人的孝敬和关爱,更让我想到每一次目送女儿时的不舍,每一次的送别都见证了她的成长,读万卷书行万里路,我很支持她在生活的道路上独立前行,努力学习,看着她渐行渐远的身影,不由得潸然泪下,即使这样,我依然是幸福和快乐的。